close

昨天在家閱讀韓良憶『吃東西』一書,一些小時候關於吃的回憶突然湧上心頭。

 

小時候家裡吃的油並不是蔬菜油,那個年代的婆婆媽媽,很習慣到菜市場買一整塊的肥豬皮回來炸油。買回來的晶瑩豬皮連著一層雪白肥厚的油脂,通常媽媽或阿嬤會先把肥豬皮先切成小塊,然後再丟到大鍋裡邊炸邊熬,直到白色的油脂整個高溫液化,空氣中飄著濃重的豬油香,最後再趁熱盛到灰藍色的陶瓷小甕,等自然冷卻後就可以收到冰箱冷藏了,自家製的豬油不但乾淨質地也細膩,拿來拌乾麵線灑點蔥花或豬油醬油拌飯都是一絕。

 

小時候每到媽媽或阿嬤炸豬油的時候,我跟弟弟(還是只有我?忘了XD)總會嘴饞的在一旁觀看,除了被豬油濃郁的香味吸引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,炸豬油代表等等有小點心吃,就是豬油泡仔~

 

所謂「豬油泡仔」是閩南語發音,泡仔意指渣渣、屑屑的意思,「豬油泡仔」指的就是炸豬油剩下的產物,酥酥脆脆的豬油渣。由於切成塊的豬皮脂經過高溫炸過後,所有油脂已經被逼出,炸到最後油脂都化了,只剩豬皮的部分,約略指頭大小,油黃透亮,趁熱撈出瀝油,灑上一點鹽花,就是小孩最好的零食,吃起來口感香酥爽脆,其實就是自家製的『蝦味先』,且比蝦味先更有嚼勁!小時後可以裝一小碗坐在電視前,一邊看卡通一邊卡哩卡哩的嗑掉小半碗,比甚麼花花綠綠的零食都更齒頰留香!

 

不過隨著年齡增加,曾幾何時大家都提倡健康養生,家裡早就不吃豬油了,何況還自己炸呢。前幾天經過公館買了一個媒體常報導總有人排隊的「宜蘭蔥餅」,一口咬下濃重的豬油味蓋過青蔥原本的香味,油膩的口感吃得我眉頭直皺,不曉得是這些年胃口已經被訓練得清淡起來,還是外食參和的豬油品質不佳,盯著手上沒吃完的半個餅,我突然好想念小時候吃的「豬油泡仔」,也許除了想念那香香脆脆的滋味,還有再也追不回的童年往事吧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凱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